【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方案(共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鼓励、支持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现制定澄城县 20XX-20XX 年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发挥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高等学校的职能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一系列鼓励、引导和扶持政策措施,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改善创业环境,健全创业服务,引导和带领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二、工作目标
20XX-20XX 年,3 年引领 300 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其中:20XX 年不少于 85 人,20XX 年不少于 100 人,20XX 年不少于115 人。每年培训创业指导教师 10 名,为 100 名以上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初步建立市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机制,使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都能得到创业指导服务。三年收集适合大学生创业的投资项目 20 个,创业培训 80 人,小额贷款扶持 30 名创业大学生,使 10 家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享受孵化。
三、工作措施
1、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训)。深入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创业培训进社区(乡镇)”等专项活动,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及时开展创业培训,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将创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实训)紧密结合,指导大学生制定创业计划书,为大学生制定创业路线图。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大学生优先推荐创业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支持,优先提供跟踪服务。加快创业培训(实训)机构的建设和认定,培养和选评一批创业培训师和讲师,力争到20XX 年基本满足全县创业培训的师资需要。在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建立实训平台,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实训)或演练。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度,每年邀请县内外专业人士和创业成功人士为大学生开展 1—2 次传授创业经验和创业指导活动。
2、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充分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等多方资源,发挥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和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的优势,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将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指导相结合,细化、规范服务流程,建立不同阶段大学生创业的全方位、阶梯型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场地、创业设施等硬件建设,研究制定大学生创业园区房租补贴、经营场地补贴政策;加大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建设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园地。
3、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服务。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举办创业项目展示和推荐引导活动。建立创业大学生联谊会等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4、加大大学毕业生创业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搭建融资平台,为创业大学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服务。进一步扩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增加投入,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的贷款额度提高到XX万元以内,贷款期限不超过XX年。对创办微利项目的,在规定的贷款期限内给予全额贴息。
5、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对大学生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允许高校毕业生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对应届及毕业 2 年以内的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 3 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登记求职的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贷款规模可适当扩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就业联席会议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引领大学生创业工作指导小组,统一负责本计划的组织实施。国家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要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确保本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突出重点,强化推动。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纳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和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进。鼓励行业协会、社团组织发挥优势作用,引导大学生在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高新领域创业。
(三)树立典型,宣传引导。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创业大学生、创业导师、支持创业金融机构、大学生创业基地典型。总结工作经验,推动宣传交流,引导社会舆论,增进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培育崇尚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环境。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选篇一
矫健的苍鹰扇动着双翅,无畏的目光点亮前行的道路。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让久储的梦想复活,让我们一起飞翔!
职专三年得到的不仅是一张文凭,更多的是应该是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作为一名职专毕业生,毕业也不仅仅是一条“谋职“路可走,同时还有考研、留学、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创业呢?别以为自己两手空空,白手起家,其实资本就在你的脑袋里!职专毕业生,白手亦可起家!
创业是每一个职专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创业又是对每一位职专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考虑创业已经很久了,
我作为一名组员,和负责人参与了20xx年度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称为:全球化背景下清真寺的功能衍变。作为项目中除了负责人之外的唯一组员,和负责人一样承担了比较多的任务。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搜集整理文献资料;拜见老师,共同探讨研究思路;参与项目的中期报告准备工作;参与撰写结项报告和相关程序办理。在我们的项目成功得到审批以后,首先和负责人一起拜见了我们的指导老师丁士仁先生。
我们就项目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老师进行了讨论。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申报书上的一些内容无法实现,于是在征得老师允可的情况下,对我们的研究内容进行了一定调整。在此过程中,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与我们研究对象有比较强的关联度,因此得到老师的肯定。最后个人的意见很多都反映到了修订后的申报书上。所以在初期项目启动过程中,自己对项目的调整发挥了一定作用。随后就正式开始了我们项目的研究历程。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两人的情况都比较特殊。在项目进行的上半阶段,我在台湾交流。
申报书的改定也是在我从台湾回来后进行的。在项目进行的下半阶段,负责人去台湾交流。这样绝大多数时间,我们之间的直接交流都比较少。这对于我们的研究有一定影响。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我负责部分数据和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期间我利用学校数据库、图书资料以及诸如googlescholar等网络搜索引擎搜集了相当的资料,这对我们的项目研究发挥了很大作用。另外,由于自己主修国际政治专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如世界民族与宗教、地缘政治学等,在进行相关分析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我和负责人各自发挥长处,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虽然很多时候不能进行面对面交流,但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在项目后期,需要开始撰写项目报告和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保持密切合作,进行经常性的讨论。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请教老师。虽然报告和论文主要是负责人执笔的,但是我在此过程中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的报告进行不断修改。
最后,由于负责人现在在台湾交流,所以由我代替负责人进行结项答辩。在进行创新计划训练的过程中,自己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得到了一定训练,受益良多。
首先,在对研究方向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在此过程中,我们比较好地实现了跨学科交流,将民族学、政治学、宗教学和哲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让自己的学科视野变得更开阔,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从更多方面展开对问题的讨论。同时在思维深度方面也得到了训练。我们的讨论不仅仅是描述现象,更多的是对现象展开分析,通过表面纷繁复杂的场景来深究背后规律性的东西。其次,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我们的项目不是纯粹学理的研究,而是契合社会现实。在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症结,由此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说,我们的研究是问题导向的,从问题中来,最后回到问题中去。
更进一步而言,所研究的问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清真寺功能衍变。在大背景下,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而这个具体的问题,很好的与我们所处的环境——亦即西北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多聚的现实结合起来。
这样,一定程度上就达到了我们学以致用的目的。
再次,在进行项目过程中,除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之外,前期准备资料的能力也得到较好提升。整个过程中,需要查找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怎样获得这些资料就是一个问题。除了传统的上图书馆找图书文献之外,自己更熟悉了原来用的很少的电子数据库。这对自己搜集大量资料帮助非常大。除此之外,我还尝试使用了外文搜索引擎,这对于自己获取一些外文文献作用很好。
最后,除了研究资料之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对我们的研究对象有了直接的感官认识。这是书面资料所不能给予的。一次创新训练活动可能得到的直接可以量化的成果很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在与他人进行紧密合作的过程中所收获的友谊,在讨论和思考中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进行实地考察的感受,都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财富。这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不管是学业还是工作,都有着长久的影响。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是一个年轻的组织,从20XX年中心成立以来,至今,中心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在校团委老师的正确指导和前四届成员的努力之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对团委老师和中心的前辈的付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随着我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我们也对自身的工作思路进行了革新。现将本届中心工作总结陈述如下:
一、全面落实本职工作,建立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一直以“挑战杯”竞赛作为本职工作,随着中心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平台,“挑战杯”赛事为抓手,科技节为舞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本年度,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成功完成了三峡大学“求索”100项大学生科技立项课题选拔工作。20XX年6月校团委下发了求索大学生科研课题征集通知,各学院开始组织学院内部课题选拔。中心根据报送课题质量,最终选取了100项优秀科研课题进行扶持。为方便各项目团队申报和同学了解课题情况,中心技术团队联合启明星工作室建立了求索大学生科研课题网络数据库,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对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文献检索、数据库使用、计划书写作等培训。20XX年12月,中心从初次立项的课题中,采用中期答辩的形式,遴选出42件参加校内终审答辩,20XX年3月,中心分别在理科楼和求索报告厅组织了求索课题终审答辩会。经过专家的评审,最终25件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报送湖北省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随着我校“挑战杯”赛事的开幕,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为了提高参赛者的竞赛水平,在学校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20XX年11月中心开办了第三届“创业之星。选苗育苗”训练营,通过自由报名和学院推荐,最终共有80位学员参与了本期培训,针对在创业中不同的阶段,本期训练营共分为创业管理、企业经营、财务管理、团队管理、市场分析、软件模拟、素质拓展,实践活动几个板块,中心邀请了我校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为训练营学员作了培训,培训人员受益匪浅,最后,通过对学员的综合表现打分,评选出了15名优秀学员,并颁发了荣誉证书。本次培训,不仅要求在理论上进行培训,还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素质拓展活动,让学员亲自动手,体验团队的乐趣。其中在中心体育场开展的团队竞技活动,让各团队成员之间更加增进了相互的了解,“让鸡蛋飞”结构模型大赛让训练营各组团队自行选择材料,制作稳固的鸡蛋保护模型,在高层进行自由落体,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大家将相关知识学以致用。同时,中心还举行了创业之星商业模拟培训和比赛,老师通过商业模拟形式,为全体学员介绍了创业项目的选取、公司的注册、运营等知识,学员在商业模拟的过程中通过模拟公司运营的方式,充分理解了创业中的各个环节。
同时,中心还开展了一系列创业教育活动。如通过创业知识展板、讲座等活动深入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宣传周活动,与宜昌市劳动培训中心合作举办的创业培训班等。
20XX年4月,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在工程训练中心举办了三峡大学20XX年大学生科技成果展。李建林、田斌、胡翔勇等校领导观
“长春市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由共青团长春市委、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长春电视台联合举办。大赛旨在进一步倡导创新创业文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引导和带领一大批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重点培育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创新创业企业,助力我市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创业型城市建设。
一、大赛时间
20 3月12日— 年11月20日
二、大赛主题
青春飞扬 激情创业
三、大赛目标
(一)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培养青年创新创业意识,营造全社会尊重创业、鼓励创业、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拓宽青年自主创新创业的渠道。
(二)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青年就业创业的有关部署,提升青年创业能力,有效引导和促进广大青年走自主创业之路。
(三)建立功能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及健全的组织网络平台,积极提供政策解读、资金帮扶、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切实提高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和青年就业创业成功率。
四、大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长春市委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长春电视台
承办单位:长春青年创业园
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协办单位:中国〃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
吉林省高新创业孵化产业园
大赛组委会:由大赛主、承办方有关领导组成,负责大赛领导工作。
孙亚明 长春市副市长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赵心锐 共青团长春市委书记
王志强 长春电视台台长
石 威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姜晓东 共青团长春市委副书记
路良魁 长春电视台副台长
大赛秘书处:由大赛主、承办方有关人员组成,为大赛组委会的常设机构和执行机构,负责大赛的组织协调、宣传推广、培训辅导、大赛评审、会务与活动等工作。
董鲲鹏 共青团长春市委城市青年工作部部长
刘长乐 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
王 伊 长春电视台专题节目中心主任
刘叔杨 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大赛联络处:
徐宇红 联系方式:88787889
宋庆宁 联系方式:88776425
五、参赛范围
全日制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创业青年或创业团队。
六、赛程安排
大赛整体分为宣传报名、初选、初赛、复赛、决赛、项目推介和倡树典型六个阶段。初选采用书面评审方式,以参赛者(团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为准。初赛和复赛采用答辩方式进行评选。决赛以电视大赛的形式进行,现场确定比赛结果。
第一阶段:宣传报名(03月12日至06月30日)
利用媒体和团组织的力量,对大赛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大赛知晓率,为大赛进行全面预热。组织参赛选手报名,收集整理、审核项目计划书及参赛者基础信息。
第二阶段:项目初选(07月01日至08月10日)
深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项目调研,根据项目实际反馈情况,由项目初选专家组对所有资料完备的项目进行初审,确定进入初赛项目。
第三阶段:初赛阶段(08月11日至08月31日)
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负责人进行创业计划书编写培训,参赛选手修改完善、递交创业计划书;大赛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进行评审,确定进入复赛项目。
第四阶段:复赛阶段(09月01日至10月10日)
大赛组委会对进入复赛的项目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参赛选手(团队)对创业计划书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大赛专家组对复赛项目进行评审,并确定进入决赛项目;进入决赛的团队需在长春青年创业园完成工商注册工作。
第五阶段:决赛阶段(10月11日至11月20日)
大赛组委会在长春青年创业园设立联络处,组织对进入决赛的项目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创业者(团队)进一步完善创业计划;参赛选手参加创业大赛节目录制,组委会确定比赛最终结果并进行表彰奖励。
第六阶段:项目推介和倡树典型阶段(12月至3月) 建立创业青年与导师和风投机构的对接机制,帮助青年做好项目开发、设计、完善和实施;倡树宣传创业典型。
七、参赛要求及报名方法
(一)参赛项目要求
1、具备创业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的创业项目。具体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项目;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2、参赛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创业项目体现可操作性、相对超前性、新颖性。
4、参赛团队需对参赛项目具备完整的知识产权或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授权委托,科技成果来源不限,可为自行研制或购买,无知识产权纠纷,科技成果可转化性强。
5、创业项目投资预算合理。
(二)报名
时 间:3月12日—6月30日
报名方式: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
咨询电话
报名网站:
电子邮箱:
(三)材料报送
网上报名后需提交创业大赛报名表,参赛选手身份证复印件,创业计划书2份。在校学生需提交学生证及其复印件,以及校团委开具的在校证明。已毕业者需提交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
报送地址:长春高新区硅谷大厦1021室(硅谷大街1198号)
长春高新区锦湖大路1357号914室
全日制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材料需报送至校团委,由校团委统一报送至大赛秘书处。
八、大赛奖励设置
大赛设立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十项,优秀奖20项,大赛组委会将为每项获奖项目分别颁发奖杯、证书,并在社会上进行宣传推介。
对落户长春青年创业园并签订入驻孵化协议且完成工商注册的获奖团队(团队中大学生持有股份不少于30%),将给予以下的创业扶持政策:
(一) 创业资金扶持
一等奖,无偿资助创业扶持资金人民币20万元/项
二等奖,无偿资助创业扶持资金人民币10万元/项
三等奖,无偿资助创业扶持资金人民币 5万元/项
(二)配套优惠政策及措施
1、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在符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简称创新基金)申报条件的情况下,优先支持申报创新基金,并优先给予资金配套。
2、创业资金资助计划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300万元专项孵化资金,对符合其政策扶持的获奖项目,优先给予扶持。对列入“长春创业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优先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服务。
3、孵化服务计划
长春青年创业园将为获奖项目,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导师、运营指导、项目申报、企业诊断等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同时为获奖项目提供一定面积的优惠孵化场地(第一年免费,第二年减半)。
4、科技资源平台
获奖项目可获得长春青年创业园免费提供其公共技术平台开放服务、优先获得其提供的市场拓展、供应链整合等机会。
5、项目推介
大赛组委会将择期举办项目推介会,重点向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推介大赛入围项目,并组织力量做好其他参赛项目的跟踪工作,努力促成创业投资的成功介入。
为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36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紧迫任务来抓
(一)重要意义。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内在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推动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实践平台建设和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江苏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试验区,必须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以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为“迈上新台阶、
建设新江苏”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总体要求。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集聚要素与资源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左右,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知与行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二、完善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把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
型转变,逐步确立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江苏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四)突出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根据相关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修订高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增加实习实训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改进教师教育,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不少于半年。
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新机制
(五)密切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高校院所的协同。有效整聚政府和社会资源,强化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对接。建立江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支持高校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合作,加快苏南高校将优质资源向苏中、苏北转移辐射步伐。鼓励各地、各类行业协会和企业定期发布创新创业项目指南,推动形成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六)促进高校内部无缝对接。推进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协同,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机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等校内综合协调机构,负责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教务部门为主导、创新创业学院和其他院系为主体
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构建教务、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和院系协同的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体系,健全学工部门、就业创业中心等单位协同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学工部门、科研部门、就业创业中心、大学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单位协同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四、健全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七)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理论、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理念先进、体系完整、动态优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群。开发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原则方法和精神指向,建设选修必修、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八)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遵循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规律和特点,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推行在线开放课程和跨校学习的认证、学分认定制度。鼓励创新创业教育专家、知名企业家进课堂,推动高水平创新创业讲座、高品位创新创业活动进课程。到20,省立项建设10门“团队+教材+慕课”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共享课程、100个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示范课程。支持高校与出版机构合作组建优势互补的创新创业
教育课程建设团队,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优秀课程和教材建设,编写出版100本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五、构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九)改革教学方法。推进研究性教学,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真正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把创新创业观念、原则和方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发挥创新创业导师“传、帮、带”的作用,以“师傅授徒”方式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十)改进学生学业评价办法。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创业能力,探索灵活多样的开放考核方式,促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专业创新课程学分和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对创新创业实践成果显著、经认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授予相应学位。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
(十一)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专业实验室、
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支持高校在开发区、城市配套商业设施、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切实加强新一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和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组织遴选一批校内校外联动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推动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学科竞赛、项目实践、基地建设一体化。力争到年,全省每所公办本科高校自主使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其他本专科院校自主使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面积不少于平方米。
(十二)健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继续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形成国家、省、校、院(系)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省每年立项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力争使每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与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依托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会暨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集创新创业项目展示、成果转化、校企对接等功能为一体的交流平台。各高校要普遍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网络管理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的管理,为大学生及时了解政策和行业信息、学习积累行业经验、寻找合作伙伴和创业投资人创造良好条件。鼓励高校开办具有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实验班。支持学
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
(十三)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建立国家、省、校三级竞赛管理体系,形成政府指导、高校为主体的各类竞赛项目动态评价和认定机制。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及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鼓励高校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自主创办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各高校要依据专业培养要求,完善竞赛项目与课程互认、学分互换办法,将创新创业竞赛纳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七、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十四)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结构,鼓励高校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的授课或指导老师,吸引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到高校兼职。健全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制度,搭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平台,造就一支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的师资队伍。建好20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重点建设5个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江苏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十五)完善相关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和绩效考核指标
体系,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企业和乡镇挂职锻炼制度,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创新创业实践,引导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
八、注重对师生创新创业及其教育教学的激励支持 (十六)鼓励全体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定期遴选创新创业优秀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教学名师、优秀青年导师,同时把创新创业教学成果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选表彰的重要内容。到2020年,评选100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100名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100名创新创业优秀青年导师。
(十七)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条件的高校要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先评优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自开始,省每年评选150名创新创业标兵,省级创新创业标兵可直接推荐免试研究生或专升本;评选10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俱乐部(协会)。
九、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服务 (十八)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各高校要把深化创新创业
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任务,纳入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教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精心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和主管单位备案,备案后向社会公布。省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保障体系,帮助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获得相应政策扶持;成立由各行业专家、企业家、金融界人士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咨询委员会,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决策咨询和指导服务。
(十九)统筹各类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各高校每年要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支持课程教材建设、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创业项目孵化等工作,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省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措施,指导落实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大力发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促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进一步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门槛和成本。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二十)加大督导落实和宣传引导力度。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和高校教育教学
评估指标体系、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作为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在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高校年度数据报表中增设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实施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观测点的个性化、多元化评价,分层次对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情况进行系统评价。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弘扬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勇于创新创业的正能量,培育创客文化,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
根据《科技部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国科发火„2015‟102号)精神及大赛方案要求,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统一指导下,安徽省科技厅组织“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赛事并制定安徽赛区实施方案。
一、赛事名称
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
二、主题
科技创新 成就大业
三、大赛目的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搭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四、组织机构
(一)参与单位
1、主办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2、指导单位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3、支持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人社厅
4、承办单位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简称孵化器协会)
5、协办单位
各市科技局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马鞍山慈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杭州银行合肥分行
徽商银行合肥创新大道支行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芳晟创业投资基金(北京)
仙瞳芳晟基金(北京)
(二)安徽赛区组委会
主任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 兰玉杰 副主任
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 刘明平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和平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吴天宏 安徽省人社厅副厅长 刘少华 委员
安徽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 李 林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储常连 安徽省财政厅企业处处长 汪代启 安徽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 刘晓燕 安徽省科技厅高新处调研员 管荣生 安徽省科技厅宣传中心主任 凌 岚 组委会办公室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高新处,负责大赛的整体方案策划、指导、协调并确定重大事项。办公室下设四个组。
秘书组 承担大赛的具体事务和组织工作。
项目组 负责参赛项目报名、资格审查及初审等工作。
会务组 负责大赛会务、赛场安排、协调,专家接待等工作。 宣传组 负责与省重点媒体单位联络沟通,在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赛区创新创业氛围。
(三)专家指导委员会
由组委会聘请成功创业企业家、创投专家、金融机构及行业知名专家等组成,负责参赛项目评审以及大赛选手的创业指导和辅导等工作(人员待定)。
五、参赛条件
安徽赛区赛事分设团队赛和企业赛。参赛企业应为符合国家划型标准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生产及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的非上市企业。前三届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获得名次企业不参加本届大赛。
(一)创业团队组参赛条件
1. 在6月15日前尚未在国内注册成立企业的、拥有科技创新成果和创业计划的创业团队(如海外留学回国创业人员、进入创业实施阶段的优秀科技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等);
2. 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
3. 计划赛后6个月内在国内注册成立企业;
4. 参赛项目的产品、技术及相关专利归属参赛团队,与其它任何企业无产权纠纷。
(二)企业组参赛条件
1. 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 销售额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
六、安徽赛区赛事流程
(一)报名
安徽省参赛创业团队、企业登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网****报名注册,并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参赛相关信息。
报名时间:205月1日-6月15日
(二)资格确认
报名截止后,由安徽赛区组委会工作人员根据参赛条件,对报名注册的参赛企业、团队进行形式审核和资格确认。
确认时间:2015年6月1日-6月30日
(三)安徽赛区赛事安排
根据国家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制定的统一评审规则和流程组织安徽赛区赛事,通过逐级淘汰方式产生优胜企业和团队,并根据国家大赛组委会分配的晋级名额推荐进入全国比赛的企业、团队名单。晋级企业需接受安徽赛区组委会组织的尽职调查工作,不接受尽职调查的企业视为退赛。
1. 初赛:时间:2015年7月1日-7月20日
组织天使投资人和机构评委对报名企业参赛商业计划书进行初评,符合条件企业和团队参加赛区复赛。
2. 复赛:时间:2015年7月20日-7月30日
对进入复赛的企业和团队进行相关赛事培训。晋级企业按照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7个领域进行复赛,组织评委现场评选,从复赛的企业组选取前35名、创业团队组取前10名进入决赛。
3. 决赛:时间:2015年8月1日-8月15日
对进入决赛的企业和团队进行相关赛事培训。晋级决赛的35家企业和10家团队进行决赛。组织评委现场评选,赛出安徽赛区企业组、团队组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企业奖、优秀团队奖。
七、评选规则及评选标准细则
(一)复赛规则:
1. 晋级企业、团队分7组平行进行复赛,每组设3名评委(1名投资评委、2名专业评委);
2. 每家企业25分钟时间,15分钟企业自我展示(企业PPT和产品),10分钟评委提问、点评及打分;
3. 参赛企业按照抽签次序,依次进入所在分组会议室参赛;
4. 小组赛事完成后,评委对结果进行合议。根据合议情况最终确定进入决赛企业和团队。
(二)决赛规则:
1. 晋级决赛的企业、团队进行决赛,设5名评委(2名投资评委、2名技术评委、1名企业评委);
2. 每家企业12分钟时间,其中8分钟企业自我展示(企业PPT和产品),4分钟评委提问、点评及打分。评分结果现场公布,以全体评委的平均分作为最终得分,赛出安徽赛区团队组、企业组的一、
二、三等奖及优秀企业奖、优秀团队奖;
3. 根据国家大赛组委会分配的晋级名额,分别从企业组、团队组按获奖排名推荐优胜企业、团队进入全国赛。
评分标
八、比赛奖项及支持政策
(一)安徽赛区将评出团队组一、二、三等奖各1名,企业组
一、二、三等奖(分别为1、3、6名),优秀企业奖20名,优秀团队奖5名。
(二)安徽赛区决赛评出的获奖企业,将获得以下政策支持:
1. 符合相关科技计划要求的,予以优先支持;
2. 安徽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予以优先支持;
3. 杭州银行合肥分行予以创新创业贷款支持;
4. 优先推荐给创投机构、金融机构;
5. 企业所在地方科技部门给予相应配套政策支持。
(三)入围全国赛的优秀团队
1. 获得创业导师的创业辅导;
2. 选择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以及众创空间(苗圃、创业咖啡)落户的,享受一定期限免收房租等相关优惠政策支持;
3. 获得创业政策、创业融资等方面的指导培训;
4. 优先推荐给大赛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支持。
九、安徽赛区评选机构
杭州银行合肥分行、徽商银行合肥创新大道支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芳晟创业投资基金(北京)、仙瞳芳晟基金(北京)、安徽省创业投资有
限公司、汇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安徽云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红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肥火花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安徽纪元时代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安徽誉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肥高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牡丹江南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宜兴江南天源创业合伙企业、合肥市中兴合创半导体创业投资基金、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上海朗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安徽闽商股权投资集团、合肥兴泰投资有限公司、安徽和熙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合肥高新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2.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3.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4.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5.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
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二级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行政、党总支、团总支和专业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发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拓展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的功能和定位,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其作用是为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能力培养提供实践环境与必要条件。尤其对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且具备创新创业潜质和创新创业热情的大学生,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可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支持。
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项目带动,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待课程体系基本完善,且教学条件具备后,再将成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各专业必修课程。
(2)在专业教育中融会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在专业相关领域、行业进行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各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
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3)在部分专业实施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实践环节)纳入专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如在工科类专业可以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在经管类专业中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并为学生创办企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1)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
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厅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2)创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建立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二级学院主要依靠各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中心以及校内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科研开发、完成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
建立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
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3)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学校科技产业园、常州市创意产业园、常州软件园、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它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4)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将由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第二课堂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5.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激励政策与制度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的创新实践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时间上的制约,学校将在学分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并为学生延长修业年限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6.发掘社会资源,建立专家指导机制
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瞄准社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政府推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和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与政府有关部门
及有关行业协会开展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指导;审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参与建设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协助建立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资深教师、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构成。
7.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推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并配备专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
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尤其注重选配或选聘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管理人员、成功企业家、成功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
8.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
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为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学校投入、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
9.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通过科技作品
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对话,组织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课外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需求。全校各相关部门、二级学院要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了解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2.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3.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4.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5.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
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二级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行政、党总支、团总支和专业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发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拓展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的功能和定位,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其作用是为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能力培养提供实践环境与必要条件。尤其对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且具备创新创业潜质和创新创业热情的大学生,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可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支持。
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项目带动,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待课程体系基本完善,
且教学条件具备后,再将成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各专业必修课程。
(2)在专业教育中融会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在专业相关领域、行业进行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各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
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3)在部分专业实施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实践环节)纳入专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如在工科类专业可以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在经管类专业中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并为学生创办企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1)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
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厅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2)创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建立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二级学院主要依靠各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中心以及校内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科研开发、完成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
建立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
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3)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学校科技产业园、常州市创意产业园、常州软件园、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它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4)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将由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第二课堂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5.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激励政策与制度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的创新实践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时间上的制约,学校将在学分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并为学生延长修业年限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6.发掘社会资源,建立专家指导机制 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瞄准社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政府推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和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行业协会开展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
7.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为推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学校成立创;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引进,逐步;
8.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
9.加强创新创及有关行业协会开展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指导;审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参与建设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协助建立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资深教师、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构成。
7.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推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并配备专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
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尤其注重选配或选聘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管理人员、成功企业家、成功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
8.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
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为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学校投入、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
9.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通过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对话,组织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课外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需求。全校各相关部门、二级学院要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了解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我校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入,学校决定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根据学校提出的“敬业、爱生、博学、创新”的办学理念,为培养学校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学校决定开展以“科技成就梦想,创新成就人生”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二、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2.满足三个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
3.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践大教育思想理念。
(二)要求
1.师生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数量、质量。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和个性特色。
3.科技创新、与时具进。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围绕活动主题,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
三、组织机构
组长:
成员:
四、活动内容
本年度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创新活动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科普宣传
1.让每一个学生读一本科普书。
2.让每一个学生看一部科普电影。
3.让每一个学生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二)科普实践
1.学校组织一次学生参观科普教育基地。
2.每个班召开一次科技走进生活的主题班会。
3.每个班开展一次叶画,皮画,剪纸画活动。
(三)科普比赛
1.每个学生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
2.每个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个小制作。
3.每个学生开展一次模型小制作
4.每个学生开展一次实用生活品的小改革。
五、主要工作及措施
1.开展实验创新活动。
让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实验有更深的理解,在理解已有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对现有的实验进行改造和创新。
2.开展创新发明活动。
各班主任要对部分对小发明、小创造有爱好,并且有较好创作基础的学生要做到针对性的辅导,让这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特别是对节约、能源现象)有更深的理解,在理解生活常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对现有的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
创新发明比赛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的重头戏,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带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必须在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力争有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小发明作品不断涌现,尽可能爱护、保护、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忽视、冷漠、不以为然地看待学生的奇思妙想,真正做到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
主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还要求学生之间必须有合作、帮助、协作、友爱的团队精神,并能保证学生在团队内各尽其才,各显所能,获得个人和团队的同步提高。
3.开展小设计活动。
学校的美术活动小组和信息技术活动小组要承担起小设计的重任,因为小设计主要是电脑绘画、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电子报刊设计、电脑动画制作、图标设计等方面学生小设计,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手把手地对学生以全面的辅导,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意,特别是一部分美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做重点辅导,力求能够有较大的提高,能够设计出有较高水平的作品。
4.开展小论文创作活动。
做到落实到教师,落实到班级,教师要把阅读科普知识贯彻到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部分学生能够创作出科学幻想类论文,也可以是科普读物的读后感,也可以是对已有的科普读物进行的改写。通过小论文的创作活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小论文写作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
5.开展小制作活动
学生要在小发明、小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亲自动手,切身体验才能够有亲身体会。学校科技活动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物理活动小组、化学活动小组、社会实践组
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要为学生制作小制作作品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设备,要协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学生在小制作中也要力求节约、简化制作步骤,不要求大、求全、求多,要做到在制作中体现以下原则:着力求精、求准、求新,在设计上下功夫,在制作上求精美。
六、赛事及活动时间安排
2月: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科技活动方案计划。
3月:组织学校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NOC大赛”、“第二届中国国际学生信息科技创意大赛”。完成参赛作品初选及上传工作。
4-8月:积极筹备和组织好学校师生参加“城口县第二届科技创新大赛”,参赛项目分学生组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教师组的“科技活动方案”。
9-10月:学校组委会完成“三小”作品及“科技活动方案”的初评工作,选出优秀作品参加预赛。对参赛作品进行视频录制、填写好电子文档并压缩打包,在2,3月份报电教中心。
11-12月:筹备好作品的参展工作。
七、奖项设置
小学组一等奖15名,二等奖25名,三等奖40名
对于指导学生参赛获奖的老师,根据学校考核方案,给予相应的奖励(一等奖:300元、二等奖:200元、三等奖:100元)
一、活动题目:
健康生活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标
提升教工健康生活意识,通过各种活动达到缓解紧张工作状态,使教师们能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三、活动方式
个人、工会小组、学校集体组织等形式。
四、措施
1、领导小组名单
董向东王春峰冯伟王建东张会强全体支会委员
2、奖励机制
阶段小结
学期末总结
参加中心工会各项评比活动(先进工会小组、“三.八”岗位女能人、工会活动积极分子等评选工作)
3、健康生活系列活动分工表
序号活动内容任务及要求负责人完成时段
1、学校支会健康生活系列活动方案职代会及全体教工通过孙艳洁3月末
2、“三.八”节活动向女职工进行福利慰问冯伟孙艳洁3月8日
3、党政工团共建“教工之家”活动按《文明办公室评比标准》评比检查,有记录董向东孙艳洁整个学期
4、工会网页内容更新、调整:保健、医疗常识等宣传徐海峰张利红整个学期
5、教工间操每天必做,有记录和奖励关海静汲淑华整个学期
6、自发成立健康活动小组:棋类、乒乓球、羽毛球等利用业余时间自发活动,有记录孙艳洁各小组负责人整个学期
7、中心教工乒乓球赛组织队员训练及比赛,有记录孙艳洁4~5月份
8、教工春游休息,并为教工摄影展准备材料孙艳洁乔保才4月末左右
9、暑期教师休假游休息,并为教工摄影展准备材料董向东冯伟孙艳洁7月份
10、中心教工运动会组织队员训练及比赛冯伟孙艳洁张会强9月份
11、教师节系列活动庆功会、教工摄影展等董向东冯伟孙艳洁9月份
12、健康生活系列活动总结交流、表彰孙艳洁11~12月
为进一步提升我镇综治工作水平,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实现“创品牌、出特色”的综治工作目标,根据市综治办《关于在全市开展“创新社会治理、创建综治特色”活动的通知》(天综治〔2016〕4号),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为目标,围绕“六点六化”(围绕“抓”点,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化;针对弱点,保持严打整治常态化;破解难点,推动矛盾化解法治化;做实支点,构建治安防控立体化;打造亮点,实施平安创建精细化;凸显高点,促进网格服务社会化)工作主线,创新综治工作方式方法,积极适应社会形势新常态,创建特色亮点,打造新品牌。
二、主要内容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1.建立完善群防群治机制。坚持“预防为主、专群结合”的原则,落实群防群治队伍,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人防物防技防,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
2.全面实施平安细胞工程。加强平安创建力度,深化平安社区(村)、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家庭等一系列平安细胞工程建设,积极发挥“五老”、网格员、中心户、楼栋长、志愿者骨干作用,营造平安创建大氛围,不断提升“一感两度两率”。
3.加强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建立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着力提高信息化运用能力,加快视屏监控探头建设,实现街道和重点部位全覆盖。
4.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推动建立完善信息化、精心化、法治化、动态跟踪、多元化解、整体联动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法律顾问制度。
5.大力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社区矫正对象、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管理,加强学校、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危爆物品寄递物流专项整治,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加强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严厉打击“黄赌毒”、“两抢一盗”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6.夯实基层基础建设。加强网格化平台规范化建设,落实基层综治队伍建设,加强综治干部业务培训和法律专业教育培训,提升工作水平。
三、组织领导
为保障综治“双创”活动顺利开展,特成立镇“双创”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汤敏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谢国清和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李珍任副组长,成员由综治办、宣传办、派出所、司法所、学校、卫生院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双创”活动办公室挂靠综治办,由苏在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工作要求
(一)提升认识。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双创”活动,充分认识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性,把“双创”活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推进。
(二)突出重点。各村要结合实际,明确职责,强化举措,扎实推进平安、法治、精准扶贫纳入网格化服务平台等工作。
(三)确保实效。镇综治工作专班将采取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综治“双创”活动进行督促检查,其结果作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感想
★ 大学生必看创新创业故事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策划书
★ 大学生火锅店创新创业计划书
★ 大学生餐饮创新创业计划书
★ 大学生校庆活动实施方案
★ 大学生创业活动策划
★ 1806“大学生创新创业”策划方案
★ 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七届柳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培养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生力军2023-04-14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例子-三个大学生创业2022-05-02
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第一步2022-05-07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个人总结2022-09-15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重要性2023-08-28
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2023-03-03
创新创业计划书2022-05-02
创新创业策划书2023-08-28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3-01-1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心得体会范文2023-04-24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